看到標題隨即印入腦海的, 是在享受仲夏晚風的海邊, 那個山腰上, 羊腸蜿蜒的街巷裡, 埋藏著一戶戶鮮為人知的辛酸故事. 一個以芋圓出名的城市, 一個堆疊著採煤沉痛與掏金美夢的城市. 一個透過電影, 讓現代都市人了解的城市. 這是台灣的悲情城市~~~~

現代人在經歷SARS之後, 不幸地終於體會了傳染病的無情! 二十世紀初期, 全歐洲發生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流感傳染病, 記載有兩千萬人死亡. 恐懼. 黑暗. 無力感在這場瘟疫中蔓延. 該如何避免?? 顯然二十世紀初的人們仍未從上一場黑死病浩劫中得到教訓~!!

Peggy 剛從一個 workshop meeting 回來. 帶回這趟旅行的回憶, 與我分享. 他們每年都會去 Peak District(好比台灣的國家公園), 但今年特別去參訪了英格蘭的悲情城市---Eyam---一個被黑死病埋藏在十七世紀, 鼠疫席捲的小鎮~~~


西元1665年, 倫敦正流行著恐怖的黑死病, 當時住在英格蘭中部小鄉村 Eyam 的英格蘭人都知道, 遠離倫敦是保命的不二法門. Eyam 的人民慶幸自己是安全的.
故事從一個住在 Church Street 的裁縫師George Viccars開始. 一批來自倫敦的布料送到他的手裡, 沒幾天的光景裁縫師便生病死了. 誰也沒想到, 這只是小鎮災難的開端. 幾天之後, 他的雇主家人也陸續有人生病死去...


一切來得太突然, Eyam 小鎮的人民不知所措, 瘟疫降臨小鎮, 這是上帝的懲罰嗎? 有錢有勢的人已經連夜逃走, 剩下來的信徒們試著找出解答~~ 當地的宗教也試著安撫人心: "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, that a man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." 憑藉著約翰福音的啟示, 宗教幫小鎮做了一個空前又大膽的命運安排---封村. 他們知道後果, 他們將待在自己的家鄉獨自承受. 為了不讓未知的黑死病再繼續傳播到其他鄰近的村莊, 他們建立起一道圍牆, 約束自己, 在死亡恐懼的籠罩之下, 仍不跨出這一道矮牆.


儘管圍牆外的世界曾經熟析, 隔壁村莊就在圍牆外那排大樹的山腳下, 但永遠到不了了...



封村之後 Eyam 小鎮的物資遲早會耗盡的. 隔壁村的居民情緒也是複雜的, 同情憐憫卻也夾雜著憎惡害怕. 曾是家人, 是朋友, 是愛人, 是最親密的夥伴, 卻因為這道牆阻隔了對方一生一世. 但他們也怕一旦跨過了界線, 疫情將一發不可收拾. 他們於是約定兩邊村莊的人, 在那排樹和圍牆中間的一塊石頭(Boundary Stone)做物資交易, Eyam 居民把錢投進石頭上裝滿醋的小洞裡消毒, 隔壁村居民再帶來食物 麵包 衣物...放在石頭旁等對方來拿, 但時間錯開, 他們仍然看不到對方~~


一對有情男女正因如此被無情地切割開來, 他們嘗試偷偷見面被發現, 女生被當成毒蛇猛獸般痛毆對待, 丟石塊, 並趕回 Eyam 小鎮, 從此音訊全無. 多年後隔壁村的男生終於打探到女生的消息, 她終究沒躲過死神的招喚~~ 男生聞訊心如刀割, 從此孤獨, 終身老死不娶~~~

這是怎麼樣的情緒呢?? 哪天輪到自己家?? 哪天輪到自己?? 隨著church street蔓延, 從鄰近幾家的紀念牌上, 可以知道傳染的速度飛快..整條街脆弱不堪的生命, 有如夜晚的熄燈號般, 正一戶一戶地被吹熄, 有的家庭眼見親人逐一逐一地死去, 沒有倖存者...


而有些家庭慶幸撐了過來, 但僅存的生還者卻痛不欲生~~~


Peggy 也去參觀了當地展覽館以及教堂, 她說她看到教堂不忍拍照. 她告訴我, 她看過的教堂墓園很多, 但從沒有一處像那邊, 一個十字架代表的不是單一個人, 而全都是一整家人~~~~ 這個瘟疫帶走小鎮兩百六十條性命, 近三分之ㄧ的居民. 這是 Eyam 的故事, 一個英格蘭的悲情城市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izi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